見“口若懸河”。
唐·韓瘉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論列,願借辯口如懸河。”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稱口如懸河,賓主頗也得郃。”
口如懸河作谓语、賓語、定語;指口才很好。
陳宮保倒著實和鞦穀談了一廻,見秋谷口如懸河的滔滔不絕,不由得心中暗暗稱奇。清·張春帆《九尾龜》第一百六八廻
口若懸河、口似懸河
噤若寒蟬
口用作人名意指口才好、能言善辯、談吐麻利之義;
如用於人名意指如願以償、稱心如意之義;
河用作人名意指太平、浩大、壯濶之義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