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善權寺石壁
四周寒暑鎮湖關,三臥漳濱帶病顔。
報國雖儅存死節,解龜終得遂生還。
容華漸改心徒壯,志氣無成鬢早斑。
從此使歸林藪去,更將餘奉買南山。
(見海甯吳騫《拜經樓詩話》卷二第十七條。
同治《增脩宜興縣壹》卷十《藝文志》亦載之。
)(又見《古今圖書集成·山川典》卷九九《善權洞部》。
)(〖1〗《拜經樓詩話》卷二:「唐李蠙詩世不多見。
宜興善卷二毅題石壁一首曰〖詩畧〗。
蓋蠙太和時嘗見白龍於此,其詩尚有元和遺音。
蠙本名虯,將赴擧,夢名上添一畫成虱字,及寤,曰:『虱者,蠙也。
』迺更名,果登第。
皆可補《全唐紀事》之遺。
」望按:《全唐文》卷七八八收李蠙《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文》一篇,畧謂「寺在縣南五十裡離墨山,是齊時建立。
……寺內有洞府三所。
號爲乾洞者,石室通明処可坐五百餘人,稍暗処,執炬騐入,不知深淺。
……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,潺湲宛轉,湍瀨實繁,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。
小水洞亦是一石室,室內水泉無底,大旱不竭。
洞門對齋堂廚庫,似非人境。
洞內常有雲氣昇騰,雲是龍神所居之処。
臣大和中在此習業。
……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。
……今請自出俸錢依元買收贖,訪名僧主持,教化同力,卻造成善權寺。
……」誠如此文所雲,大和中李蠙曾於此習業,三十年後始出俸錢收贖,推其時儅在壹宗鹹通中。
然則題此詩於寺壁,要亦鹹通間事矣。
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