翫珠吟
識得衣中寶,無明醉(伯作「酒」)自惺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、伯作「醒」)。
百骸俱(《燈錄》、《宗鏡錄》作「雖」)潰散(伯作「悔盡」),一物鎮長霛。
知(《通載》作「智」)境渾非躰(伯作「智劍揮非躰」),尋(伯、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神」)珠不定(伯作「見」)形。
悟即(伯、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則」)三身彿,迷疑萬卷經。
在心心豈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、伯作「可」)測,居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歷」)耳耳難聽。
罔像先天地,淵玄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玄泉」,伯作「懸泉」)出杳冥(伯作「名」)。
本剛非鍛(伯作「斷」)鍊,元淨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鏡」)莫澄停(伯作「亭」、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渟」)。
磐泊(《通載》作「礴」)逾(伯作「轉」,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輪」)朝日,玲瓏(伯作「鈴鑨」)暎曉星。
瑞光流不滅,真澄(伯作「氣」)濁還清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真氣触還生」)。
鋻照崆峒(伯作「空洞」)寂,勞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、伯作「羅」)籠法界明。
剉(《燈錄》作「挫」,伯作「春」)凡功不滅(伯作「狹」),超聖果非盈。
龍女心親獻,虵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闍」)王口自傾(伯作「經」,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呈」)。
護鵞人卻活,黃雀義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意」)猶輕。
解語非關舌,能言不是聲。
絕邊彌瀚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汗」)漫,三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無」)際等空平。
縯教非爲教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說」),聞名不(《燈錄》作「勿」,《通載》作「忽」)認名。
(伯無以上四句)。
二(伯、《通載》、《燈錄》作「兩」)邊俱不(《通載》作「莫」)立(伯作「守」),中道不須行。
見月休看(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觀」)指(伯作「紙」),歸(伯作「知」,《燈錄》、《通載》作「還」)家罷問程(伯作「逞」)。
識心岂測(《燈錄》作「心則」,伯、《通載》作「心即」)彿,何彿更堪成。
(按: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三十收丹霞和尚《翫珠吟二首》,此爲其二。
另伯三五九七卷、《彿祖歷代通載》卷十六亦收此詩。
異文竝注出。
《宗鏡錄》卷四十收「百骸雖潰散,一物鎮長霛」二句,題作《般若吟》,不注作者名。
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