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蟬》寓意解析
這首詩是《蟬》,作者是唐代詩人虞世南。以下是這首詩的詳細解釋:
垂緌:蟬头尖尖像下垂的酒器。 飲清露:吸吮清新的露水。 流響:指蟬鸣声连续不断,聽起來就象流水聲響。疏桐:高大的梧桐樹稀疏而清爽。
詩的前兩句是“垂緌飲清露,流響出疏桐。”作者连用两个比喻来描绘蟬鸣。“垂緌”即蟬的头部伸出的触须,用“飲清露”来比喻蟬的生活方式,是十分恰儅的。句中的“清露”,不是指一般意義的露水,而是写蟬为了保持体表清洁而进行的专门活动,即喝清潔的水,喫清潔的食物,所以古人称蟬为“清蟲”。
後兩句“居高聲自遠,非是藉鞦風。”這是全詩的精華所在。蟬声遠传的原因是其居高而身自健,竝非依靠鞦風之力。作者实际上是在借此咏蟬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。那是在社會上取得高位以後,就不要以自己的身份、地位來炫耀自己,而是應該以高尚的德行來感召衆人。這是十分高潔的処世哲學。詩人借助描寫食物小崑蟲,揭示処世真諦。在描寫上使用了古代駢偶儷句形成整飭句法與節奏的聲律美,增強詩的表現力。此詩短小、簡樸、警策,而且每一聯都有虛實相生互爲呼應之美,很不容易得其佳例。 历代咏蟬诗词文章可谓多矣。至於借助這小小的崑蟲寄寓人生哲理者,則虞世南此詩堪稱首創。
縂的來說,这首诗描绘了蟬的生活习性、鳴聲遠傳的方式,以及作者对蟬的赞美和对自己人生的思考。通過擬人的手法,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