佈施生生富,(「富」,斯三三九三卷作「福」。
)慳貪世世貧。
若人苦慳惜,卻卻受辛懃。
(「卻卻」,戴密微、項楚校作「劫劫」。
)。
忍辱生耑正,多嗔作毒虵。
若人不儜惡,必得上三車。
尋常懃唸善,(「善」,伯三七一六、斯三三九三卷作「彿」。
)晝夜受書經。
(「受」,伯三五五八卷作「愛」。
)心裏無蛆儜,何愁彿不成。
六時長禮懺,日暮廣燒香。
十齋莫使闕,有力煞三場。
(「三場」,伯三六五六卷作「三長」。
持戒須含忍,長齋不得嗔。
莫隨風火性,蓡羞悮(鄭本作「誤」。
)煞人。
(「羞」,斯三三九三卷作「差」。
逢師須安拜,(「禮拜」,伯三七一六卷作「頂禮」。
)過道曏前行。
(「過」,伯三六五六卷作「遇」。
「行」,伯三七一六、伯三六五六卷作「蓡」。
)莫生多別相,(「多別相」,伯三六五六卷作「離別想」。
項楚校「多」爲「分」。
)见過不知南。
(「知南」,伯三七一六、伯三六五六卷作「和南」。
伯三五五八卷此句作「相见過不知」。
聞鍾身須側,臥轉莫前眠。
(「前」,伯三六五六卷作「纏」。
)萬一無常去,免至獄門邊。
(「邊」,伯三六五六卷作「前」。
師僧來乞食,必莫惜家嘗。
(「嘗」,伯三六五六卷作「常」。
)布施无邊福,來生不少糧。
家貧從力貸,不得嬾乖傭。
(「傭」,伯四○九四卷作「慵」。
)但知懃作福,衣食自然豐。
惡事惣須棄,(「棄」,伯三六五六、伯四○九四卷作「去」。
)善事莫相違。
知意求妙法,必得見如來。
(按以上爲原卷王梵志诗第一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