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後形容專心學習,喫東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睏難,無肉可喫。
春鞦孔子《論語述而》:“子在齊聞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‘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。”
不知肉味作謂語、定語;指生活貧睏。
清·王耑履《重論文齋筆錄》:“小人已三月不知肉味矣。”
食前方丈、日食萬錢
不用作人名意指不平凡、不一般、特別突出之義;
知用作人名意指有學問、獨到見解、聰明、友善之義;
味用作人名意指樂觀、開朗、幽默之義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