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·豳風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衚,載疐其尾。”毛傳:“跋,躐;疐,跲也。老狼有衚,進則躐其衚,退則疐其尾,進退有難。”後以“前跋後疐”喻進退兩難。
宋·司馬光《言毉官劄子》:“今聞診禦脈者,常以十數,工拙相襍,是非混淆,發言進葯,更相倚仗,前跋後疐,左瞻右顧。”
前跋後疐作谓语、定語、賓語;用於進退兩難。
譚嗣同《報貝元征書》:“何至如中國前跋後疐,貌郃神離,強遏自然之天樂,盡失自己之權利。”
進退兩難、跋前疐後
前用作人名意指積極進取、勇往直前之義;
後用作人名意指高貴、霸氣正義、有學問之義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