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沌:亦作“渾沌”,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。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應順其自然。後常用以表示愚昧無知。
《莊子·應帝王》:“南海之帝爲倏,北海之帝爲善,倏与忽谋报渾沌之德,曰:‘人皆有七竊,以眡聽食息,此獨無有,嘗試鑿之。’日鑿一竊,七日而渾沌死。”
混沌不分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処事。
不用作人名意指不平凡、不一般、特別突出之義;
分用作人名意指明白、明理之義;